在一切开始之前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29, 2024 pm

我对我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之前的上网经历几乎没有了记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那个时代已经几乎别无痕迹。对于我来讲,能够让我明确分割为“老旧”的个体有三个:“异次元软件世界”、GameMaster 版 Project Diva 和迷的触之领域吧的 Minecraft 整合包。而这一切都始于我三年级时,开明的父亲在为我专门购买电脑后选择为家里接通网络的那一天。

异次元软件世界曾经是我每日上网必浏览的软件资讯站。那时科技创新的活跃度是完全可以感知的,不仅是硬件上创新不断,软件开发也是日新月异,点子独特、功能创新的独立软件层出不穷。对于并不“极客”的大多数数码爱好者,“玩软件”本身也是一种足够占据时间的爱好。对不同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做出评比,互相交流,与开发者反馈等等占据了我早期对互联网认识的大多数。有的可玩,就有所交流,因此无论是聚合体的贴吧还是独立的论坛都生机勃勃,即使有着无数等级、货币的围墙也不断有着新鲜血液充实加入。在那段平台化的网站尚未侵蚀“全网”的时代,新浪微博也只是无数网民每日浏览的一小部分(那时候腾讯微博还没有死去);所有人都天真的认为论坛不死,于是当论坛真的死去,过去的一切都在一声维护后锁闭在需要登录查看的论坛页面中时,所有人都显得猝不及防。

GameMaster 版 Project Diva 严格上并不是一个 SEGA 的产物。GameMaster 只是当时成都某所中学的一个游戏开发社团,这一 Windows 移植版也只是一群高中生兴致而来的产物。当时 VOCALOID 吧、初音未来吧依旧方兴未艾,VOCALOID 周刊依然是刚刚兴起的视频网站的热门原创内容,因此游戏的开始界面和加载转场依然有着对各个论坛的宣传和来自论坛创作者充满爱意的插画,周刊的制作者奈叶也取代了 PSP 版游戏中的新手简介内容成为了这一版本的新手指引。当时的同人作者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诚挚,未经版权许可的移植版竟然敢用原始开发公司的商标,并且对于版权没有任何声明。歌曲与谱面的提取并无门槛,对游戏玩法的转译粗糙而又朴素,但那是我对 VOCALOID 认知的一次革新:它并非简单的作为音声合成软件或者几个虚拟形象所演出的歌曲,而是一个更大范围的亚文化圈子中的一部分。它让我认识到了“亚文化”本身的存在性,让我有幸能拥抱于御宅族“对某事某物充满热爱”的本质。那一版本并不完美,它并没有实现 PSP 版游戏中的生涯模式,于是“敬请期待”变成了永远未能实现的企盼。

Minecraft 是一款拥有其独特魅力的游戏,但对于一个计算机扫盲课是阅读 Win7 帮助与支持文档,日常游戏是批量拷贝来的祖玛、宝石迷阵、植物大战僵尸,媒体摄入是盗版 mp3 和猫和老鼠光碟的小学生来说,即使有着初次联网后第一次百度搜索的支持,不同的 Java 安装,启动器,版本和 Mod 等等依然是如天堑般的鸿沟。幸好,万能的互联网上总有形形色色,不同目的的人,而他们也不清楚自己的小小举动会给后来的人留下多少帮助。“迷的触之领域吧”,几个兴趣使然的(当时是)高中生利用百度贴吧搭建起来的 Minecraft 整合包发布地成为了我开始游玩 Minecraft 的奇迹。Minecraft 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入门课,Java 环境、程序结构, Mod 框架安装,服务器搭建等等操作是我最早可被称为生产力的电脑使用;而多人模式则构成了我小学后三年最紧密的社交场景。除了这一片最早能让我幼稚而自然地放飞想象力,以至于之后数年都被母亲笑称“垒砖块放砖块”的领域外,他们的整合包发布也最早的让我认识到了原来在互联网上可以组建如此专业而不求回报的工作,让我学会了一系列互联网上最基本的资源获取操作。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作为一群兴趣使然的人,他们在整合包里总会附带一份轻小说收藏名录:而每当我又一次沉浸入 ACG 文化之时,我总忍不住回响起那个遥远的下午,坐在电脑前的小学生顺着超链接打开俺妹第一卷的那一刻。轻小说,然后番剧,注册 B 站,了解到 VOCALOID。就是在那一刻,我第一次成为了 ACG 的信徒。

知名的简中 ACG 标记/交流网站 Bangumi 是由 Sai 在 2008 年所兴起创办的。网站的使命很中二,“通过构筑一个美好的 2D 世界让未来某天可能出现的人型电脑拥有完善的 ACG 资料库”,也因此其早期开发代号叫做“Chobit”(《人形电脑天使心》的作品原名)。Bangumi 的开发运营在 13 年左右后就陷入了停滞,因此其前端至今显示的还是“番组计划 rc3”,从未进入正式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早期 Apple 拟物审美,在今天看起来格格不入的设计的网站,在潜心维护中服务了用户 16 年,成为了华语二次元无可辩驳的交流权威之一。同一位创始人,在 2011 年创建了 Clover 四叶草新媒体,专攻 iOS 平台开发,创造的 iDaily 系列媒体是“第一个提供超越 3000px 超高清分辨率图片的中文媒体应用”,倒数日 Days Matter 至今仍然是无数 iOS 用户的装机必备。
很有意思的是 iDaily 在当年的创新性。那时的移动互联网仍然局限于 3G 蜂窝移动网络的速度,像如今这样用视频作为载体几乎不可能。在那个文字交流占绝大多数,流量还是以兆字节为单位计算的时代,一张需要等待数分钟才能完全加载的图已经胜过千言万语。而如今的互联网,以解图释义为媒介的媒体几乎已经被抛弃在了时代的故纸堆里;在搜索一个视频就可以无脑了解到现在,人们似乎失去了阅读一张静态图片背后故事的耐心。

我们在塑造媒介,媒介也在塑造我们。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互联网文化,变革的起始不过是网速一点点的提升,让更大带宽、更加直观、更少思考、更多官能的视频媒介成为可能。


在一切开始之前
http://elfile4138.moe/2024/12/Quirk-Before-The-Genesis/
Author
Matrew File
Posted on
December 27, 2024
Updated on
December 29, 2024
Licensed under